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,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多采,在大家否更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的同时,也越来越注意自己的精神生活了。在当代人们的生活中,“心理”这个词频繁地出现在日常交往中,出现在各种媒体上……那么,究竟什么是心理学呢?
心理学一词,英文写法为“psychology”原本的含义是“生命”、“灵魂”、或“精神”,后来被译为“心灵”;“logos”的含义是“讲述”、“研究”或“解说”。“psyche”和“logos”合起来就是“对心灵或灵魂的解说或研究”。这可以说是心理学的最早定义。然而,究竟什么是心灵,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,不同时期、不同学者的看法始终未得到统一,心理学本身的含义也一直在变化。即使到了19世纪末期,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之后,其研究内容和重点仍然几经演变,直到20世纪中期以后心理学才有了相对统一的定义,即我们现在普遍承认的,“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”。
心理学的这个定义明确地指出了它的研究内容:首先,心理学要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。为什么心理学要研究人的行为呢?按字面的意思,心理学不是应该只研究人的“心理”吗?是的,这样没有错,但是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在头脑内部,对于头脑内部的活动我们是无法直接观察和度量的。不过我们知道,心理活动总是由外部引起并且由外部行为表现的,人们外显的行为表现是受内隐的心理活动支配和调节的。通过对行为的观察,我们是可以实现对内部心理活动的了解的。其次,心理学要研究心理和行为的规律,心理活动在行为中产生,又在行为中得到表现和发展,二者之间的联系是按一定的活动规律进行的,心理和行为是相互依存、相互影响和相互转换,而且这种关系是遵循一定规律的。只有把握人的心理与行为活动的规律,人们才能够对行为加以解释、预测和调控。但是我们要看到这种规律相当复杂,并非一一对应、一成不变。同一刺激对不同的人,或者同一个人在不同发条件下,都会产生不同的反应,即引起不同的行为。心理学就是要学习和掌握行为与心理活动的各种规律,以便对自己和他人的心理和行为有所了解,并能加以控制和调节。
总之,心理活动是内隐的,行为是外显的,但外显的行为受内隐的心理活动所支配。反过来,内隐的心理活动也只有通过行为才能起作用和得到表现。要掌握人的心理规律,必须从研究人的行为入手;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,要了解、预测、调节和控制人的行为,就更需要探讨人们复杂的心理活动规律。因此,我们可以这样总结: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、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,通过分析人的行为,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。
文章录入:wuringling 责任编辑:wuruiling
|
|
上一条:投射效应
下一条:如何克服爱自责的心态
【关闭】